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栏目:女性 来源:晋江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这天要身佩茱萸,登高远望,饮菊花酒,以避邪祛灾。直到现在还流传有很多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习俗有哪些呢?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三国时的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

到魏晋南北朝时,重阳已为民间普遍重视。晋人周处《风土记》中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会,又名茱萸会。”又《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朝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

到了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栗开榴绽,金桂飘香,遍野盛开的黄花,满山丰硕的果实,风光迤逦,是出外游览的最好季节。历代人们在重阳的活动中流传了不少故事,故重阳也有不少别称。汉代的风俗,人们在这天要饮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称重阳为“秋袯”。晋代因为大诗人陶渊明喜欢在重阳赏菊,人们又呼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由于荆楚一带,人们不约而同地在此日“籍野饮宴”,如现在的所谓“野餐”。后来蔚成风气,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称为“野餐节”。

(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民俗

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始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各地都会在这一天组织老人登山秋游,强身健体。民俗专家呼吁:应该回归历史上丰富的节日形态,重阳登高既是健身,更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高雅的社交活动。

复旦大学中文系民俗学教授郑土有介绍说:“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一年中恰好处于季节的转折点,原本与老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以文人雅士们的活动为主。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由盛转衰、趋利避害的日子。登高是强身健体的习俗,也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正如上巳节曲水流觞,体现人们对水的崇拜一样,重阳节登高望远,体现了人们对山的崇拜。登高可吸万物之阳气,与天更接近,有种无比爽朗开阔的感受。

卵巢功能不好有什么症状脑出血后遗症手术治疗方法脑出血后遗症多久能好北京干细胞男人做精子检查多少钱